《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2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于是写下一首首思乡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读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都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眷念之情。那些游子独自在他乡漂泊,每天都思念着家乡和亲人。夜晚,抬头仰望那明月,就会思念起家乡。在寂静的船内,看着那遥远的海岸,禁不住眼泪哗哗,想起了曾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换做是我们,在这种时候,含着泪与父母和家乡告别,心里将会是多么寂静,会多么难受,会多么思念、想念家人……心里那种说不出的感受。
就像《泊船瓜洲》,诗人王安石仅借明月来衬托出他对家乡的眷念,家和目的地一江之隔,在这么遥远的路途中,他希望明月照着他回到家乡;《秋思》,诗人张籍想写信给家人,因为心事重重,表达的感情太多太多,不知写什么好;《长相思》,诗人纳兰性德,将人们在寒烈的冷风之下,思念起故乡,睡不着觉。
从这些诗中,我读到了一个道理: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们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寸草不移!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3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
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读到一首好诗,而其技法、灵感及境界又为自己所不能时,我会由衷地感叹:泼墨简笔描之难。诗和禅一样,重在心悟而离言说。诗在技法上讲究“妙悟者不在多言”。当一首诗能达到一种禅境时,就更属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具有禅意的诗作,因为它所表达的意境能够直指人心。
其二、一个博学有品位的诗人,总是一个能够纵览诸家的聪明人,总是一个能够改其习端,习禅心法的觉悟者。日久天长,他的诗作自然会达到一种无碍的境界,诗人也会活泼泼地创新出一道为世人所瞩目的风景。
其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经到了一种“志于道、游于艺”境界的人。因为只要读他们的诗作,读者总能够品味出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绝壁上的木桥,那是一种无心之心。
其四、一个体悟了禅境的诗人,一定是一个“夺一切境,入诗歌三味;乘境深处,自由无碍”的人。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4我是一个生性开朗、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小我听着爸爸在读古诗,有时我也“咿咿呀呀”的跟着读,从此,我就迷恋上了古诗。
自从我识字以后,爸爸就帮我买了一大堆关于古诗的书。其中一本叫《唐诗三百首》。古诗带给我的不止是无穷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让我感受到陆游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也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微薄之力。当我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时,我深深的被妈妈对我们无心地付出和默默无闻的奉献感动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使我知道了家乡的亲人是最珍贵的,当你在异国他乡的时候,别忘了曾经为你日夜操劳的亲人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定要珍惜朋友之间那份真挚深厚的友谊,他们会听你诉苦,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朋友将人伸出宽大的肩膀让你依靠,为你遮风挡雨。《唐诗三百首》带给我很大的帮助,它可真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啊!
古诗改变了我的一生,它让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也让我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独特的光彩,耀眼的光芒。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5放暑假时老师让我们买了六本书来读,其中《唐诗三百首》中的《悯农》让我知道了粮食来的不易。
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我感受种田的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珍惜粮食不浪费。
放暑假时,我回去了外婆家,我们到田里去收割。田里真好玩,我们收了两亩地的麦子和一亩地的蔬菜,收了四天才收完,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外婆看着心疼,让我们休息休息。我就想起了《悯农》,知道了种地的辛苦。
小姨说:“吃饭了,都是你们爱吃的!”我吃着饭,觉得饭菜“粒粒皆辛苦”。
在生活中,我的弟弟非常浪费。每次吃半碗就怎么也不肯吃了。我以前也是这样,可后来改了。于是我每次都告诉他:“不可以浪费,不然妈妈又要带你去种地了!”他立马吃得干干净净。
《悯农》这首诗写的是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吃穿不愁却浪费粮食,如果穿越到打仗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吧。粮食,是农民伯伯们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应当珍惜。生活中人们去吃自助餐,许多人拿的东西多,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收拾的阿姨只能叹气收走了。在餐厅里大鱼大肉的在桌子上却只吃一半就不吃了。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有的人没有饭吃,我们还这么浪费是不行的。
《悯农》这首诗告诉了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此处隐藏2053个字……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1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2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3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诗吧。
就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读了这首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诗人的母亲一边辛劳地为儿子缝制衣服一边思念远游的儿子的场景呈现在我的眼前。读了这首诗,我更能体会母爱的伟大,妈妈对我的点点滴滴渐渐浮现在脑海里。母爱是伟大的,诗中的母亲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的儿子,我的妈妈有何尝不是呢?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我,把最好的都留给我,这首诗又一次唤起了我对妈妈的感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中,我仿佛成了那典雅的古代儒生,为丰富懂我头上淡蓝的逍遥巾。乘上一辆古旧的马车,马车吱吱呀呀而去,一到两边是一片片火红的枫树,把我的双颊也映得微红,叫我如何不停下车来多看两眼?“小令樽前见玉箫,歌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制制的玉箫,灯是那花花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味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净之所,心如止水的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4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15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若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梦想国学网 www.mincoder.com 版权所有